动力电池绿色制造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详情

重点实验室示范线 一年省下2000万元

        重点实验室示范线实施机器换人”后,产能提升20%,年节约成本2000万元。技改项目的实施,让位于阜阳界首高新区田营科技园的天能电池集团 (安徽)有限公司加快技术升级、增添发展动能,牢牢掌握动力电池行业话语权。
       5月末,走进天能电池集团(安徽)生产车间,自动化、绿色化的生产线令人耳目一新。偌大的装配车间,寥寥无几的工人成了“配角”,自动化流水线则是“主角”。不知疲倦的机器人忙而有序地把电池搬运到指定位置,各种机械手不停摆动,翻转电池、加螺母、自动铸焊等工序一气呵成。
   通过机器换人”,一条生产线原本需要20多名工人,现在只需6人。自动化生产线不仅节约了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产品质量也更有保证。
   这样的蜕变,得益于天能电池集团(安徽)实施的一项技改项目。
   为抢抓技术迭代机遇、实现新旧动能转换,2019年,该公司投资5800万元启动电池组装机器人智能化改造项目,对三个车间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改造。目前三个车间全部完成技改,并取得明显成效——电池组装效率提升,每班产量由原来的1万只提升到现在的1.2万只,产能提升20%;产品质量更加安全、稳定,且每年节约成本2000万元。
   加快技术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天能电池集团(安徽)尝到了技术革新的“甜头”。
   自2010年入驻阜阳界首高新区田营科技园以来,该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强企战略,积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每年投入科研经费亿元以上,用于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经过多次技改,实现了连铸连轧极板智能化生产和机械手自动铸焊电池组装工艺的产业化运用,走上了“工业互联网+先进能源铅炭电池制造”之路,实现了全程绿色制造。
   创新赋能、技改升级,天能电池集团(安徽)在行业内的地位不断提升。如今,全国排名前十的电动汽车品牌企业有9家在使用该公司生产的电池。尤其是“真黑金”电池、“长跑王二代”电池等新产品,不仅助力公司掌握了国内铅酸电池市场的话语权,甚至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